-
凈樂宮為武當山諸宮之首,有小故宮之稱,不妨來看看?
凈樂宮原址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北麓,是武當山九宮之首。始建于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年),永樂十六年(1418年)落成。據《太和山志》記載:"祖傳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為凈樂國王,凈樂治麇,而均(即均州)即麇地,故以名宮焉。"均州的凈樂宮便是真武大帝的臨凡降生地。 一、真武下凡 古建筑群的營造依據真武出生、修煉、成仙的傳說而修建。作為真武出生地的凈樂宮被稱為武當山八宮之首。原址位于古均州城內正北部,始建于明永樂年間。宋代開始,封建王朝自上而下皆崇拜玄武神,為避宋太祖父趙玄陰諱,改玄武為真武,并稱其為道教始祖老子的"變化之身"。 至明代,真武神受到歷代皇帝的奉祀,尤其是明初的"靖難之役"后,永樂皇帝朱棣取得皇位,自稱他得天下是"真武神"的庇佑之功。因此,崇奉真武神較前朝更甚,并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進行營造。從明永樂十年至永樂二十一年(1412--1423年)的十一年間,自原均州城凈樂宮至武當山天柱峰頂140華里的古道上建八宮二觀三十三處建筑群。 永樂皇帝根據《三寶大有全書》關于"真武修煉成真"的記載(相傳真武的父親原是凈樂國國王,凈樂國就在均州)于是,為紀念真武大帝的父親,就在均州城內修宮供奉。 據《太和山志》記載:“祖傳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為凈樂國王,凈樂治麇,而均即麇地,故以名宮焉!睋短险f玄天大圣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于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凈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屎髩舳倘,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誕于王宮凈樂宮。后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于北方! 舊志載凈樂宮 東西寬353米,南北深345米,面積達121785平方米,永樂十六年(1418年)落成,并賜"元天凈樂宮"額。據舊圖志載:“凈樂宮中軸線上為四重殿,一進為龍虎殿,二進為朝拜殿,三為玄帝殿,四為圣父母殿,各殿均聳于飾欄高臺之上,宮門前是六柱華表式沖天大石牌坊。牌坊通高12米,寬為33米。穿過牌坊,是凈樂宮山門,此建筑是單檐歇山式,開三孔大門,建造在高1.5米,寬41米,深32.2米的條石砌成的臺基之上,磚石結構,門兩側是綠色琉璃八字墻。二宮門內是正殿,又名玄帝殿,其規模法式與紫霄宮現正殿相似。面闊五間,進深五間,上施綠色琉璃瓦,重檐歇山式磚木結構! 舊志載:“凈樂宮后有圣父母殿、東有紫云亭。凈樂宮原有東、西二宮,西宮后側為御花園。尚有齋堂、浴堂、神廚、道房、配房、皇經堂、東西龜馱御碑亭、常平倉、更衣亭。等單元建筑,均為明代建筑。凈樂宮部分建筑于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毀于火災,康熙三十年(1691年)動土重建,六載而成。乾隆元年(1736年)又遭火焚。宮內原有殿堂,廊廡,亭閣及道舍等建筑五百二十余間,四周紅墻碧瓦環繞,宮內重重殿宇,巍峨高聳,層層院落,寬闊幽深,環境幽雅,宛如仙宮。明、清名人游記中,把凈樂宮描繪成皇帝居所,氣勢近似于北京故宮,故有小故宮之稱。后逐年恢復,粗還舊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配圖源自百科,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
-
武當山有個地方據傳是凡間、天庭的分界線,眾神常在此相聚(圖文)
武當山朝天宮,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歡喜坡上。建置年代不詳。原為一座四合頭廟宇,主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真武大帝等神塑像,久失修繕,已廢不存。遺址后有潘神洞,清幽佳絕,相傳是道士潘金墀得雷法之處。 清代徐京陛《朝天宮》詩曰:“峻極封山岳,凌空響佩珧。云開金闕回,磴轉玉臺遙。紫翠群峰抱,香燈萬國朝。星辰疑可摘,羽翼上煙霄!
-
武當清微宮:其不僅為風水寶地,也是玄武大帝顯真身之地(圖文)
清微宮在妙華巖東,離太和宮約1.5公里。其地向陽,諸峰環列,冬暖夏涼。明永樂十年(1412年)建玄帝大殿、山門、廊廡、方丈、道房、齋堂、圜堂、廚堂、倉庫等計31間。后因失修逐漸毀廢。今存建筑有大殿、配房、琉璃化紙爐等21間,建筑面積605平方米,占地面積5390平方米。 據考證,清微宮在元代就有了相當的規模,明永樂十年又進行了大規模修建。清微宮擴建完成后,明永樂皇帝親賜宮額為“清微天宮”。被賜為清微天宮當時是有說法的,傳說玄武大帝在武當山得道升天后,常在這里顯現真身。武當道士認為這兒是風水寶地,歷史上許多隱士道人都愿意在這兒修行,使之師出有名,成為名門正派弟子。關于“師出有名和名門正派” ,不能不說說清微宮的前身——妙華巖。 妙華巖內現還存有元代的也是武當山唯一保留下來的道士們練功的丹床。丹床的外型很像現在的椅子,只是更長一些,人在上面可以躺著,也可以坐著。在古代,道人修練的方法很多,臥功和坐功就是其中一種,主要目的是要“坐忘安心,養和心性”,進而達到“長生久視”。
武當仙山
-
凈樂宮為武當山諸宮之首,有小故宮之稱,不妨來看看?
凈樂宮原址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北麓,是武當山九宮之首。始建于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年),永樂十六年(1418年)落成。據《太和山志》記載:"祖傳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為凈樂國王,凈樂治麇,而均(即均州)即麇地,故以名宮焉。"均州的凈樂宮便是真武大帝的臨凡降生地。 一、真武下凡 古建筑群的營造依據真武出生、修煉、成仙的傳說而修建。作為真武出生地的凈樂宮被稱為武當山八宮之首。原址位于古均州城內正北部,始建于明永樂年間。宋代開始,封建王朝自上而下皆崇拜玄武神,為避宋太祖父趙玄陰諱,改玄武為真武,并稱其為道教始祖老子的"變化之身"。 至明代,真武神受到歷代皇帝的奉祀,尤其是明初的"靖難之役"后,永樂皇帝朱棣取得皇位,自稱他得天下是"真武神"的庇佑之功。因此,崇奉真武神較前朝更甚,并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進行營造。從明永樂十年至永樂二十一年(1412--1423年)的十一年間,自原均州城凈樂宮至武當山天柱峰頂140華里的古道上建八宮二觀三十三處建筑群。 永樂皇帝根據《三寶大有全書》關于"真武修煉成真"的記載(相傳真武的父親原是凈樂國國王,凈樂國就在均州)于是,為紀念真武大帝的父親,就在均州城內修宮供奉。 據《太和山志》記載:“祖傳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為凈樂國王,凈樂治麇,而均即麇地,故以名宮焉!睋短险f玄天大圣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于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凈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屎髩舳倘,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誕于王宮凈樂宮。后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于北方! 舊志載凈樂宮 東西寬353米,南北深345米,面積達121785平方米,永樂十六年(1418年)落成,并賜"元天凈樂宮"額。據舊圖志載:“凈樂宮中軸線上為四重殿,一進為龍虎殿,二進為朝拜殿,三為玄帝殿,四為圣父母殿,各殿均聳于飾欄高臺之上,宮門前是六柱華表式沖天大石牌坊。牌坊通高12米,寬為33米。穿過牌坊,是凈樂宮山門,此建筑是單檐歇山式,開三孔大門,建造在高1.5米,寬41米,深32.2米的條石砌成的臺基之上,磚石結構,門兩側是綠色琉璃八字墻。二宮門內是正殿,又名玄帝殿,其規模法式與紫霄宮現正殿相似。面闊五間,進深五間,上施綠色琉璃瓦,重檐歇山式磚木結構! 舊志載:“凈樂宮后有圣父母殿、東有紫云亭。凈樂宮原有東、西二宮,西宮后側為御花園。尚有齋堂、浴堂、神廚、道房、配房、皇經堂、東西龜馱御碑亭、常平倉、更衣亭。等單元建筑,均為明代建筑。凈樂宮部分建筑于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毀于火災,康熙三十年(1691年)動土重建,六載而成。乾隆元年(1736年)又遭火焚。宮內原有殿堂,廊廡,亭閣及道舍等建筑五百二十余間,四周紅墻碧瓦環繞,宮內重重殿宇,巍峨高聳,層層院落,寬闊幽深,環境幽雅,宛如仙宮。明、清名人游記中,把凈樂宮描繪成皇帝居所,氣勢近似于北京故宮,故有小故宮之稱。后逐年恢復,粗還舊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配圖源自百科,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
-
武當山有個地方據傳是凡間、天庭的分界線,眾神常在此相聚(圖文)
武當山朝天宮,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歡喜坡上。建置年代不詳。原為一座四合頭廟宇,主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真武大帝等神塑像,久失修繕,已廢不存。遺址后有潘神洞,清幽佳絕,相傳是道士潘金墀得雷法之處。 清代徐京陛《朝天宮》詩曰:“峻極封山岳,凌空響佩珧。云開金闕回,磴轉玉臺遙。紫翠群峰抱,香燈萬國朝。星辰疑可摘,羽翼上煙霄!
-
武當清微宮:其不僅為風水寶地,也是玄武大帝顯真身之地(圖文)
清微宮在妙華巖東,離太和宮約1.5公里。其地向陽,諸峰環列,冬暖夏涼。明永樂十年(1412年)建玄帝大殿、山門、廊廡、方丈、道房、齋堂、圜堂、廚堂、倉庫等計31間。后因失修逐漸毀廢。今存建筑有大殿、配房、琉璃化紙爐等21間,建筑面積605平方米,占地面積5390平方米。 據考證,清微宮在元代就有了相當的規模,明永樂十年又進行了大規模修建。清微宮擴建完成后,明永樂皇帝親賜宮額為“清微天宮”。被賜為清微天宮當時是有說法的,傳說玄武大帝在武當山得道升天后,常在這里顯現真身。武當道士認為這兒是風水寶地,歷史上許多隱士道人都愿意在這兒修行,使之師出有名,成為名門正派弟子。關于“師出有名和名門正派” ,不能不說說清微宮的前身——妙華巖。 妙華巖內現還存有元代的也是武當山唯一保留下來的道士們練功的丹床。丹床的外型很像現在的椅子,只是更長一些,人在上面可以躺著,也可以坐著。在古代,道人修練的方法很多,臥功和坐功就是其中一種,主要目的是要“坐忘安心,養和心性”,進而達到“長生久視”。
-
明朱棣當年為迎張三豐而建遇真宮:武當最高規格的古建筑群(圖文)
遇真宮位于武當山鎮東4公里處,屬武當山九宮之一, 位于山麓,海拔174.7米,背依鳳凰山,面對九龍山,左為望仙臺,右為黑虎洞,山水環繞如城,舊名黃土城。此宮周圍高山環抱,溪流潺潺,大樹參天。 明代初期張三豐在此修煉,永樂年間皇帝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宮,于永樂十五年竣工,共建殿堂、齋房等97間。到嘉靖年間,遇真宮已經擴大到396間,院落寬敞,環境幽雅靜穆。
圖說武當
-
在汗水中耕耘 在歡樂中收獲
訓練場上灑汗水,體能游戲歡樂多。讓歡樂的汗水在武當訓練場上飛揚!